为深入研究如何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教师使用新教材的能力,聚焦新内容,探索新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语文组开展了“语文素养导向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主题教研活动。专家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设计回顾、课例主题研讨等环节逐一铺开,活动精彩纷呈,全体语文老师沉浸于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教学研究中,受益匪浅。
一位好的导师就如同一束光,为老师们照亮前行的道路。新学期还没开始,教研的号角已经吹响,8月27日,学校邀请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郑霞老师为老师们作了《语文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讲座。她分低、中、高年段现场指导,就老师们集体完成的《纸船和风筝》《走月亮》《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从分析课题、研究课后习题、明确课堂主线等角度做了深入点评,让老师们明确了课堂教学设计的要领。
学期初的培训过后,各教研组进行了“注重语文素养 体现人文要素 ”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
五年级组选择的是《将相和》这篇课文,老师们精心备课,在组内展现了一节节生动有趣的课。评课环节,他们从课程教学设计到课堂组织,从学生活动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对每一节课都做了细致的点评。
校级研究课由卫杰老师展示,他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深入理解矛盾冲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紧紧抓住“和”字,让学生演一演,议一议,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最后升华到一定的认知高度。这样教学,让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了解到“和”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根源。
他语言幽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六年级同课异构的课是《竹节人》,10月27日上午,侯会文老师上了校级研究课,让学生感受到了童年的乐趣。
侯老师围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的主题,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同时买来竹节人,在办公室反复表演,进一步细化教学环节,经过反复试教,课堂效果越来越好。
在教学中,侯老师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出示自学任务,让学生自学,汇报展示。在汇报时注重朗读、表演,深入体会文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在竹节人搏斗环节中,两位学生进行表演竹节人打斗,完全还原了书本上的内容,其中,更有创新,表演了书本上没有的打斗情节,引得同学们围上前观看,情不自禁地跺脚拍手,发出喝彩声。
随后学生又拿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两两表演,气氛热烈,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老师们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
这堂课,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自主学习任务、有目的阅读、游戏环节,把整个文章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示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策略。
四年级同课异构的课是《普罗米修斯》,肖凤老师负责上校级研究课。她的课具有以下特点:一、用想象勾勒画面,让文字与画面联系起来。
课文开头两段陈述了人类“没有火”和“有了火”两种不同的情况。肖老师让学生找出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画面,并据此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一句“只好吃生的东西”想象吃哪些生的东西,想象天天吃生的东西的感受;从一句“无边的黑暗”想象人类都看不见什么,想象听到野兽的叫声时人们心里会怎么想;从“烧熟食物”、“驱寒取暖”、“驱赶猛兽”等语言,想象人类都在用火干什么。当一个个生动、鲜活,或恐怖,或详和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课文中的文字就有了画面感,有了丰富的情感,学生也就自然理解了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铤而走险的原因。
二、用想象丰富内容,让内容催化词语的理解。
怎么理解“死死锁住”、“没有尽头”、“啄食肝脏”、“又长出来”这些词语的含义?肖老师没有让学生正面解释它的意思,而是运用想象,不断丰富这些词语的内容。当这字字入耳,声声入心的诠释深深触动学生心灵的时候,课文中的词语便有了色彩,有了动感,有了新的意义。
三、用想象激发情感,让学生情动而辞发。
想象可以让文字变成画面,让文字注入生命,也可以让情感飞扬起来。在肖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普罗米修斯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无数的画面,被这位伟大的天神对人类的爱深深触动。于是,被触动的灵感便倾泻于学生的笔端,并流出激扬的文字。
在教学中肖老师让学生大胆想象如果大力神没有救下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还会不会获救?谁会救他?这是与思考紧密结合的想象,渗透着学生对“爱”的理解,也提升着学生对“爱”与“被爱”的认识——爱,能拯救别人,也能拯救自己。
一篇好的作品,可以从简单的文字里面读出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肖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带领学生走向阅读的高处,走向思想的高处。她与学生一道,在文本中慢慢地走,细细地品,并从中发现许多别人不曾留意的细节,因此能与许许多多的美景不期而遇。
三年级的姜红霞老师执教《大自然的声音》,课堂上,姜老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她以复习导入的方法展开本课第二课时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她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学习氛围浓郁。本堂课,姜老师让学生当小科学家找出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当小诗人、小作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各个细节,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积极的思考氛围,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4)班熊镭燕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节生动的语文课——《狐狸分奶酪》。
熊老师为这节展示课做了充足的准备,整堂课教学流畅自然,条理清晰。她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丰富又充满趣味的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拉进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课堂生动又有趣。
在识字教学中,熊老师通过让孩子领读、跟读、开火车读、猜谜语、做动作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识字并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在文本教学中,熊老师让孩子默读、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狐狸分奶酪》的趣味性,掌握整个故事的脉络,认识到狐狸和熊哥儿俩的性格特点,沉浸在语文课堂之中。
宣慧老师在一(6)班公开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宣老师的课堂设计新颖,教学思路清晰,充满童真童趣。她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创设学习情境,拉进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再加上板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实物展示,激发了学生主观探索课文的欲望。宣老师的课堂注重朗读的训练,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赛读、拍手读、齐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宣老师注重语用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雪地里还会来哪些小画家,会画什么?用上“ 画 ”的句式说一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宣老师还在课堂中给学生科普了关于动物冬眠的知识并拓展了其他冬眠的动物,将课内学习和课外知识做到了有机融合。
在一轮有一轮的上课、听课、评课中,每位老师收获良多。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在各年级上课结束之后,老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观看了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的《慈母情深》教学视频,王老师独出心裁的教学设计、浑厚磁性的教学语言、敏锐高超的教学机智,让老师们赞叹不已。各年级组教师代表纷纷上台交流学习心得体会,都表示要真正学习王老师课堂教学背后的广博阅读、深厚积累,对文本细致地解读与深入地思考,勇敢创新地尝试。
相信老师们通过一次次的精心研讨,会在教育探索之路上继续不断前行、不断实践,使惠山金桥的语文教研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