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日,我校数学组举行了三年级两位教师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  

 包伟鸣老师和沈亮亮老师共同执教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在教学设计上两位老师都注重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脑思考,动手验证;情境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通过合作交流,使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

(包伟鸣老师在上课)

包老师创设的龟兔赛跑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始有终。选题精炼,将经典题型展示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引导以及重视情感价值观的渗透。

沈老师注重情境的前后呼应,探究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后,及时解决了开课时提出的跑道长短问题。设计的习题“已知周长是12cm,画长方形或正方形”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沈亮亮老师在上课)

    这次教研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教师注重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以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活动,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进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者:胡振慧)